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

林兩傳醫師 斜頸

斜頸

斜頸是胸鎖乳突肌的部份肌束纖維化了,導致頸部旋轉、側傾受阻,最嚴重的問題在頭部後仰時,會牽扯胸廓,使3、4、5、6頸椎往前陷入更多,而頸椎7,胸椎1、2節往後凸出,這種情況會使得脊椎沒有辦法形成一個完整的力學連貫。

像頸椎椎間盤突出的病人,能否快速徹底的解決問題,關鍵在於病人坐著時,將他的胸椎往前推擠,如果胸椎第一節,連同頸椎第七節,可以跟著整個胸椎往前陷入,形成一個完整的凹弧時,這樣頸椎間的排列才有辦法重組,頸椎間的小肌肉,因為外層長肌伸展重新對位頸椎,而跟著從原本頸椎旋轉的狀態中,鬆解開來,也才能鬆開結構網絡系統對椎間孔的擠壓。

所以沒有辦法將脊椎調整到胸椎前陷形成一個完整的弧,不止頸椎椎間盤突出問題不能解決,連一些陳舊性的腰痛也很難處理。這不僅牽涉到脊椎椎體的重新排列對位,也使得整個結構網絡沒有辦法重新調整。

斜頸之所以會有很嚴重的問題,就在於牽扯住了整個脊椎,限制了脊椎的動態。從前有一個外科醫師,就是因為斜頸,我一直無法徹底解決他的腰痛,建議過他將那條纖維化的肌束切開,他說自己有蟹足腫體質,不敢下刀。這問題困擾了我很久。

最近又有一個病人,腦下垂體長瘤,已經影響到視野。從結構治療的觀點,應該是頸椎跟枕骨之間有錯亂,結構網絡糾結,牽扯硬腦膜,腦下垂體組織受刺激而來。病人有不算輕微的脊椎側彎,但是最糟糕的是左側斜頸!已經無法知道是斜頸造成脊椎側彎,還是因為胎中結構網絡扭曲,造成斜頸跟脊椎側彎。

該病人頸部ㄧ側彎或旋轉,就可以看見突出的胸鎖乳突肌不能動的纖維束,用手在皮膚表面滑動就可以摸到纖維肌束。我想如果沒有辦法解決斜頸問題,就沒有辦法阻止腦下垂體腫瘤的繼續生長。

仔細觸摸纖維束,發現纖維束跟周邊的許多軟組織黏合在一起,頸部轉動時,皮膚和皮下組織被纖維束牽拉著而沒有辦法跟著頭部動,因而限制了頭部的轉動,也使得頭部轉動時纖維束會浮凸出皮膚表面。我想如果將纖維束與周邊的組織分離,讓纖維束不要牽扯周邊的組織,是不是可以增加頸部活動的範圍?

因此我沿著纖維束的周邊,用0.16,一寸的毫針,逐步分離黏合的皮下組織,用的是我針法中的「一小坨針法」。當組織逐漸分離,頭部轉動的幅度也跟著逐漸加大,最後當分離到我自己覺得差不多的時候,病人頭部的活動空間大了許多,最重要的是頭往後仰的時候,頸胸椎交界處,可以完全往前陷入。這時我跟病人說:你應該有救了!

病人自己觸摸那條纖維束時,發現它已經沉到皮膚裡很深的地方,不用力壓已經摸不到,頭部轉動的時候,也已經摸不到那條纖維束了。我開玩笑跟病人說,以後我要來專醫斜頸!

所謂的一小坨針法,是專門用來解開筋膜張力的糾結處,當筋膜系統的張力,在皮膚與各種不同方向的肌肉收縮牽引之下,會出現張力最大的不可動之處,解開這個張力的交接處,整個系統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衝空間,皮膚的可滑移性,與各肌肉靜態下的旋轉收縮張力,都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。

一小坨針法是利用針刺時,組織感受到尖銳的刺激,會改變自己的收縮狀態,來緩解局部空間裡忽然增加的巨大張力,行針時最重要的是要把想要分離的組織,擺在對的位置上,針刺使組織收縮滑移時,能夠在那個點上分離開來。我用針做解消疤痕組織的時候,使用的也是這種針法,這個概念。讓疤痕組織,如同流沙般點滴逐漸消散去,就好像一個冰塊逐漸被溶解開來一樣。解開婦科手術,像剖腹產肚子的深處疤痕組織,或是會陰切開後的疤痕組織都是。

這種情況絕對不能用針刀去切割,因為針刀的切割,只是讓組織分段,並沒有依著層次逐步開解,用針刀去切割只能使症狀改善一些,但是會使得組織永遠失去完全還原的機會!

林兩傳2020.09.10台灣桃園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